火狐体育平台app登录:年终报道·2023温暖中国丨2023:重温“大国重器”的惊艳时刻

  •   C919“展翅”、巨轮出海、“神舟”飞船奔赴“天宫”、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刷新发射纪录、“中国天眼”

    特       价: ¥ 0
  • 咨询热线:400-666-2522

  C919“展翅”、巨轮出海、“神舟”飞船奔赴“天宫”、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刷新发射纪录、“中国天眼”“人造太阳”探秘未知……

  过去一年,我们国家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一个个“大国重器”惊艳亮相,《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2-2023》显示,中国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第10位,是唯一进入前15位的发展中国家,向创新型国家前列进一步迈进。下面跟随记者的镜头,一同重温2023年“大国重器”的惊艳时刻。

  12月10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许立豪 摄)

  12月10日上午,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九号卫星发射升空。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00次发射。

  自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至今,中国航天用53年的历程完成了从0到500的跨越。其中长征火箭第1个百次发射用了37年,第2个百次用了7年,第3个百次用了4年,第4个百次用了2年9个月,第5个百次仅用了2年,不断刷新中国航天新纪录。

  11月28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对外发布由神舟十六号乘组返回地面前手持高清相机,通过飞船绕飞拍摄的空间站组合体全景照片。新华社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供图)

  2023年,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相继发射。目前,我国拥有完备的近地载人空间站和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有成熟的航天员选拔训练和保障体系、计划明确的载人飞行任务。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正值我国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成功20周年之际,20年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任务实现30战30捷。从短期停留到中长期驻留,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我国航天事业高水平科技不断迈出新步伐。

  这是在上海虹桥机场停机坪拍摄的即将首航的C919飞机(2023年5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5月28日,经过1小时59分的飞行,由C919大型客机执飞的东方航空MU9191航班平安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C919圆满完成商业首航,中国民航商业运营国产大飞机正式“起步”。

  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首次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月完成全部适航审定工作后获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

  12月24日,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在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离港出海,进行首次试运营。该邮轮将于2024年1月1日开启商业首航。

  大型邮轮与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航空母舰并称为造船工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设计、建造难度极高,是体现一个国家工业实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标志性工程。“爱达·魔都号”由中国船舶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建造,历经八年科研攻关、五年设计建造,于11月4日在上海正式命名交付。

  这是7月26日拍摄的“中国天眼”全景(无人机照片,维护保养期间拍摄)。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近日,利用“中国天眼”巡天数据,相关研究团队构建并释放了世界最大的中性氢星系样本,向全世界的星系与宇宙学研究人员共享了高质量的大样本观测数据。

  2016年9月25日,“中国天眼”宣告落成启用。今年以来,“中国天眼”不断拓展人类观测宇宙的视野极限——首次在射电波段观测到黑洞“脉搏”、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证据、发现迄今轨道周期最短脉冲星双星系统……

  5月29日在合肥科学岛拍摄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新华社记者 杜潇逸 摄

  4月12日,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新的世界纪录,成功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对探索未来的聚变堆前沿物理问题,提升核聚变能源经济性、可行性,加快实现聚变发电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人造太阳”是事关人类实现“能源自由”、探索宇宙奥秘的远大事业。EAST集成超高温、超低温、超高真空、超强磁场、超大电流等条件,尖端技术“熔于一炉”,体现我国综合科技实力。

  11月7日,上海交通大学PandaX实验组成员在锦屏大设施调试实验设备。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12月7日,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简称锦屏大设施)土建公用工程完工,具备实验条件。这标志着世界最深、最大的极深地下实验室正式投入科学运行。

  锦屏大设施是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项目。实验室宇宙线通量仅为地表的一亿分之一,具备“极低环境氡析出”“极低环境辐射”“超低宇宙线通量”“超洁净空间”等多种优势。

  12月11日拍摄的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全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3月14日,“十三五”国家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直线加速器实现满能量出束,成功加速第一束电子束。高能同步辐射光源从此进入科研设备安装、调束并行阶段。12月11日,HEPS储存环最后一台磁铁安装就位,标志着HEPS储存环主体设备安装闭环。

  HEPS如同一个超大号的X光机,可以“看清”微观世界,揭示物质微观结构生成及演化机制。

  这是4月21日晚拍摄的星空下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LHAASO)(合成照片)。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5月10日,以宇宙线观测研究为核心目标的国家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LHAASO)通过国家验收。

  科学家先后利用“拉索”完整记录了迄今最亮伽马暴GRB 221009A的万亿电子伏特伽马射线爆发全过程,精确测量了迄今最亮伽马暴GRB 221009A的高能辐射能谱,并据此获得了对伽马暴的全新认知。(记者胡喆、宋晨、张泉、温竞华)

  2024年2月28日,新疆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历市镇,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延绵群山上,与蓝天白云、绿树青山相辉映,极目远望、蔚为壮观。

  2023年11月13日,国内首座港口商品车智能立体车库在山东港口烟台港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该车库占地13000平方米,可容纳商品车3000余辆,较平面堆存能力提升3倍以上,可完成智能理货、智能调度、智能转运。

  日前,姚庄镇沉香村生态农场近千亩橘子园已硕果累累。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优势,以柑橘产业、乡村景观资源、亲子旅游市场为基础,与横向的艺术产业、旅游产业相融合,在农民增收、乡风涵养等方面均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共富新路径。

  2023年11月7日,江西省高安市一家机械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车间赶制工业接头等产品。该公司2022年被工信部列为第三批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其研发的新型无滴漏干式软管接头组件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3年11月7日,在云南昆明滇池(海洪湿地)湖畔,大批红嘴鸥已抵达昆明,给春城昆明增添了一道靓丽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