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狐体育平台app登录:全国人大代表屠红燕:擦亮丝绸纺织业金字招牌

  新闻资讯     |      2024-05-19 10:56:20

  丝绸纺织业是最具中华民族特色的历史经典产业,擦亮这块金字招牌,对美化人民生活、拉动内需增长、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近年来,个性消费、文化消费、时尚消费、绿色消费日趋成为主流,绿色转型、数智赋能、品牌塑造等发展共识深入人心,对传统丝绸纺织产业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万事利集团董事长屠红燕格外关注“推动丝绸纺织产业高水平发展”这一话题。纺织行业是仅次于石业的全球第二大污染行业,高污水、高能耗问题突出。传统做法是通过外部治理如易地搬迁等,但从根源上还是要依靠科学技术创新来化解产业烦恼。屠红燕认为,数字化绿色环保印染新技术在行业内大力推广很有现实意义。“该技术依托高精准数字化能力,可显著解决污水排放问题。该技术已列入2021年浙江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让企业实实在在尝到科学技术创新带来的甜头。”屠红燕介绍,目前,这项已能成熟应用的先进的技术并未广泛推广,产业价值没有最大化发挥。对此,屠红燕建议,由政府确定牵头部门专项负责绿色环保项目审批全流程闭环,帮助支持各企业快速落地,同时,可设立纺织绿色低碳发展基金,重点支持清洁生产、绿色印染、短流程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通过重点项目立项、先进的技术评选、重点应用推广等措施,加快行业绿色有关技术的研究应用。作为数字化的经济大省,浙江解决传统丝绸数字化转型的做法,对全国丝绸乃至全国纺织行业都有着非常非常重要的示范意义。屠红燕介绍,乘着数字化改革浪潮,浙江传统丝绸在生产、设计、营销等领域实现了数字化全面赋能,加快了产业升级速度。通过对AI、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在核心产业链条上的综合应用,浙江丝绸已能实现消费者“所想即所见”“所见即所得”“所得即虚拟与现实”的个性需求。“数字化的经济中涌现出来的创新成果,可以源源不断地为行业带去新的动能和活力。”屠红燕认为,有关部门应认真梳理总结数智场景在行业的创新实践与应用,并形成具有数字化特征的标准技术成果,快速在全行业推广。此外,丝绸纺织企业多为中小企业,“不会转,不敢转,不能转”情况突出,屠红燕建议搭建直接面向丝绸纺织产业的数字化升级公共服务平台和可落地中小企业的数字化应用场景,真正让数字赋能实体经济。她介绍,2018年,中国丝绸企业凭借自主研发的数码印花领先技术,史无前例地将企业logo打在了国际大牌产品上,赚取了一笔技术服务费。近年来,中国丝绸行业实现了从引进国外技术、设备为国外品牌做廉价贴牌加工,到如今反向输出新技术、新品牌的转变。变“贴牌”为“品牌”后,中国的丝绸品牌,就要用民族文化承载品牌故事。“在G20杭州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及北京冬奥会等一系列国际盛会上亮相的一件件丝绸文创精品,就是向世界讲述的一个个中国丝绸好故事。”屠红燕认为,品牌的打造非一日之功,主要是依靠企业自身在时间、信誉、文化等方面的持续积淀与努力。为此,屠红燕建议,支持丝绸企业在杭州亚运会等国际舞台上深度参与、充分亮相,向世界讲好“中国丝绸故事”;通过设立“中国丝绸日”等举措,坚定产业文化自信,营造丝绸消费时尚氛围;在“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的过程中,也可重点宣传推广中国丝绸文化及相关这类的产品,积极为国内丝绸企业“走出去”牵线搭桥,不断的提高中国丝绸品牌的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作为世界茧丝绸生产第一大国,我国丝绸产业遍布全国27个省1000多个县,桑园面积2000多万亩,涉及近2000万户农户、近100万产业工人就业。当前,慢慢的变多的丝绸企业清醒地认识到,栽桑养蚕就是“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桑蚕产业,又将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落脚点。企业有市场、有资金、有技术,与乡村优势结合,通过蚕种改良、标准化种桑、规范化养蚕等举措,为蚕农打开了创富空间。屠红燕举例道,在浙江开化试点铺开的彩色茧养殖,直接带动当地300多户家庭、近千农民就地创业,桑农每年增收超30%;在云贵等中西部欠发达区域,“一床蚕丝被,脱贫山区一家人”的共富故事温暖人心。“企业有需求,农民有动力,这就是最好的共富模式。”屠红燕建议,大力推广这种把企业优势和当地资源环境优势相结合的做法,为企业跨区域产业结对提供便利,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同时,应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新力量,多主体协同发力,为新蚕种和生物新材料、新研发技术应用提供更多的智慧支持和保障,增加蚕桑茧用于生物医疗、绿色健康、特色文旅等领域的衍生场景,打造更多小而美的丝绸下游新产业,共谱富裕生活的美好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