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狐体育平台app登录:四川富順:“中國再生稻之鄉”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新闻资讯     |      2024-05-19 09:26:16

  盛夏時節,四川省富順縣的廣袤田野上一片金黃,即將收割的水稻被沉甸甸的稻穗壓彎了腰,預示著中稻又是一個豐收年,也預示著中稻收割后蓄留的再生稻同樣將會豐收。

  “地處四川盆地南部的富順縣,天然資源得天獨厚,再生稻生產歷史悠长,面積及總產量全國榜首,生產技術水平全國領先,再生稻品牌享譽全國,是名副其實的‘中國再生稻之鄉’。”長期從事農技推廣作业的富順縣農業農村局推廣研讨員鐘順清,詳細講述了富順再生稻的“宿世此生”。

  富順屬淺丘地貌,地势分平壩、丘陵、低山三大類,以丘陵為主。土層深沉,土質疏鬆肥美,大部分土壤富含多種有機質及硅、鋅、鐵、硒等微量元素,土壤PH值為4.5-9.5,為再生稻的生產和稻米優良品質的构成供给了豐富的礦物質營養。

  沱江、釜溪河貫穿境內,水域面積7.12萬畝,水庫、塘堰、溝渠配套,年平均降水量1080mm,5-10月份降水量為900mm,佔全年降水量的83%以上。豐富的水源和較好的降雨散布,為再生稻的生產發展供给了杰出條件。

  富順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類型,具有氣候溫和、雨量充分、無霜期長、四季清楚的特點,特別適合再生稻生產。且再生稻米營養豐富,是富順的一大特征產品,素有富順農業“三絕”之一的稱號,與“富順豆花”屬於絕配,合稱為“富順豆花飯”,成為享譽全國的一道美食。

  再生稻俗称抱蓀谷,是由中稻收割后使用稻樁上存活的休眠芽,在適宜的水分、養分和溫度、光照等環境條件下,使之萌發出再生蘖,並進而抽穗、開花、結實、老练的一茬水稻。再生稻是富順公民在獨特的天然環境和長期的水稻生產種植過程中,不斷探究、研讨、發展,打造出來的具有鮮明地方特征的品牌產品。

  上世紀三十年代,富順在部分鄉鎮演示推廣再生稻,但品種再生力不強、培养办理不善,畝產量僅23公斤。因產量低效益差,尔后中斷推廣。

  我國雜交水稻研讨成功后,富順再生稻生產再次起步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晚期,發展於八十年代中期。1986年開始,全縣各級黨政高度重視、農業部門強化宣傳指導,再生稻有收面積達53999畝,畝產量95公斤。特別是從九十年始,縣政府把再生稻生產作為一季庄稼對鄉鎮進行查核办理,隨后再生稻面積敏捷擴大,單產不斷进步。2001年全縣再生稻面積達35萬畝,畝產150公斤,總產5.25萬噸,初次超過全縣小麥總產量(5.23萬噸)。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雜交中稻—再生稻”已成為富順穩固的稻田耕作制度。1986年全縣再生稻有收面積5.4萬畝,總產0.51萬噸﹔1989再生稻有收面積25.23萬畝,總產2.4萬噸﹔1999年再生稻有收面積達35.91萬畝,總產達5.19萬噸,是全國再生稻總產唯一超1億斤的縣份。到2009年全縣再生稻有收面積達40.16萬畝,總產達6.6萬噸,初次超過全縣小春糧食總產(5.67萬噸)近一萬噸。2015 -2019年再生稻有收面積穩定在43萬畝以上,總產穩定在7萬噸以上。1986-2019年三十四年間,再生稻生產連年獲得豐收,全縣累計收獲面積1105.6萬畝,新增稻谷148.69萬噸。现在,富順再生稻面積約佔全省再生稻總面積十分之一,產量約佔全省再生稻總產量八分之一。

  2013年9月16日,由國家統計局農村司、農業生產處和農業部市場信息司統計處負責人組成的國家糧食穩定增產行動督導檢查組一行,监察富順縣再生稻生產情況,並聽取相關匯報。监察組對富順採取有用办法確保糧食穩定增產的做法表明充分肯定,稱贊再生稻長勢好效果好,為全國再生稻生產樹立了標杆。

  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富順縣有組織、有步驟地進行再生稻培养技術探究研讨,到八十年代中期遍及雜交稻今后,再生稻推廣應用面積逐年擴大,單產逐年进步,培养技術不斷老练完善。特別是1987-1989年四川農業大學教授到富順研讨、指導再生稻高產培养技術,再生稻面積和產量获得較大打破。

  富順縣參加完结的“雜交中稻培养再生稻的研讨和應用”項目,於1991年3月被省政府颁发科技進步一等獎﹔掌管實施的“再生稻高產高效綜合配套技術”項目,於2000年12月被農業部颁发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二等獎﹔實施的“再生稻優質高產配套技術研讨與應用”項目,於2006年4月被市政府颁发科技進步一等獎。

  富順縣發展再生稻生產的成功經驗可形象地归纳為:行政推動+物資投入+技術到位=再生稻豐產。“政、技”結合謀發展,“技、物”結合作保証,“點、面”結合促推廣。特別是在施好再生稻促芽肥的關鍵技術上實行分類指導,堅持“四看兩定”(看品種、看苗情、看田塊、看天氣、定上肥時間、定上肥數量)原則,採取“三会集、五統一”(会集領導精力、会集上肥時間、会集技術力气、統一籌款購肥、統一保管肥料、統一上肥時間、統一上肥數量、統一專業隊伍)作业方法,保証促芽肥適時足量施下。

  2013年9月28日,全國農技中心領導率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省農科院研讨員及廣東、廣西、湖南等9省(區)的農業專家、教授30余人调查富順縣再生稻生產。專家們看到大面積成片豐收的再生稻時贊不絕口,對採取的“三会集、五統一”成功經驗給予高度贊賞,為保证糧食持續穩定發展開辟了一條新路。專家們認為,富順在傳統人工收割頭季稻蓄留再生稻技術研讨與演示方面居全國領先水平。

  1986年,全國再生稻流動現場會在富順召開,南边13個省(區)農業闻名專家參觀了富順縣再生稻生產情況。1987年9月,四川省再生稻現場會在富順召開。2006年8月18日,四川省政府再生稻生產現場會在富順召開﹔同年9月24日,省政府首要領導專程到富順視察再生稻生產。2010年3月8日,農業部同意對“富順再生稻”實施農產品地舆標志豋記保護。2011年9月1日四川省農業抗旱減災及晚秋生產現場會在富順召開,與會人員參觀了再生稻生產演示片,當年全縣盡管遭受了特大干旱,但再生稻有用面積仍有35萬畝,總產達5.1萬噸。

  2016年9月25-26日,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在富順召開南边再生稻現場觀察沟通會,來自中國水稻研讨所、四川省農科院、雲南大學等科研院校專家及四川、重慶、福建、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廣西、雲南、貴州等10個省(區、市)農技推廣部門和再生稻重點演示縣的代表約80余人參加會議。與會人員參觀了富順縣騎龍、代寺、童寺、古佛、寶慶等鄉鎮的再生稻大面積生產情況,並對中稻、再生稻生產技術進行沟通。專家們期望南边再生稻主產區遵从“綠色、高效、安全”的發展理念,著力再生稻產量最大化、生產面積最寬化,積極推廣中稻—再生稻高產高效培养技術方式,實現水稻一種兩收高產高效,確保糧食生產安全。2018年9月21日,川南“1+3”再生稻學術沟通及國家糧豐工程技術研討會在富順召開,與會人員觀摩了再生稻高產演示現場,並就再代寺生稻未來發展面臨的挑戰、品種選擇、機收適應方式、機收碾壓損失解決辦法和再生稻推廣發展等關鍵問題提出研讨方向和技術建議。

  2019年11月12—18日,在江西省南昌市舉辦的第十七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买卖會和第五屆全國農產品地舆標志品牌推介會上,“富順再生稻”通過效果展现、產品推介、貿易洽談、專場論談等多種方式的展现沟通活動,樹立了富順農業新形象,為进步富順優質農產品國際競爭力、擴大農產品消費需求、推動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發揮了及其重要的效果,並進一步进步了“富順再生稻”影響力。

  在展覽期間,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中國綠色食物發展中心、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和四川省綠辦的領導、專家,親臨“富順再生稻”展现區,對富順持續深化抓好再生稻生產、加速地舆標志農產品發展、加強再生稻品質特性保護的做法給予充分肯定,對富順強化再生稻品牌打造和農耕歷史文明傳承、匯聚發展動力、促推地標產品“富順再生稻”提質增效和農民增收致富,給予了高度贊揚。

  再生稻生產是當前糧食生產中種植效益最高、增產潛力最大的優質高產高效稻作方式,且不與其它農作物爭地。现在,富順全縣再生稻可蓄留面積45萬畝以上,現有生產條件單產可望達200公斤/畝以上,總產具有9萬噸左右的增產潛力,可加工優質再生稻米5萬噸左右,可實現總產值3億元以上。

  鐘順清最终介紹,未來,富順縣再生稻發展思路是:擴大蓄留面積,发掘面積潛力,添加有收面積﹔加大作业力度,添加投入进步技術到位率,進一步进步單產水平﹔树立激勵機制,完善查核獎懲辦法,達到低產變中產、中產變高產、高產更高產,促進大面積區域之間、農戶之間、田塊之間平衡增產﹔主動招商引資,積極培养壯大稻米加工企業,进步加工能力和質量﹔著力打造品牌,添加“富順再生稻”闻名度,进步再生稻米附加值。通過這些舉措,努力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發揮積極效果。(曾凡川 許鵬)